大昭寺又名“祖拉康”(藏語意思是經堂)、“覺康”(藏語意思是佛堂),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,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一年(647年),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,是拉薩最古老的寺廟。大昭寺的的名字據說與始於15世紀的“傳昭大法會”有關。“昭”即藏語中的“佛”之意。大昭寺建成後,元、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,形成了今天佔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偉規模。

 

    大昭寺是西藏(西藏新聞,西藏說吧)重大佛事活動的中心。五世達賴喇嘛建立“甘丹頗章”政權後,“噶廈”政府的機構便設于寺內、庭院上方的兩層樓周圍。許多重大的政治、宗教活動,如“金瓶掣簽”等都在這裡進行。主殿“覺拉康”內,供奉著唐文成公主 從長安帶來的一尊“覺阿”佛——釋迦牟尼12歲時的等身鍍金像。配殿內,供奉有松讚幹布和文成公主、尼泊爾尺尊公主等人的塑像。寺內還保存有唐代以來的大量珍貴文物。寺前有《唐蕃會盟》碑和松讚幹布與文成公主合植的唐柳等古跡。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(文成公主進藏圖)和《大昭寺修建圖》,還有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:一幅為勝樂金剛。另一幅為大威德金剛。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,兩幅刺繡至今色澤鮮艷,畫面完整,為難得的藝術珍品。 大昭寺建成後,成為當時吐蕃王朝的突出標誌和象徵。在拉薩,藏族人也喜歡將以大昭寺為主的八角街一帶稱為“拉薩”(藏文意思是佛地),由此可見大昭寺在拉薩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。

    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,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,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佈局規式。大昭寺殿高4層,上覆金頂。 整個建築,金頂、鬥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,碉樓、雕梁則是西藏樣式,主殿二、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,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。正殿有20根大木柱,柱 上鬥拱架梁,有天鵝、象等精美浮雕。

    大昭寺不僅僅是一座供奉眾多佛像、聖物以使信徒們膜拜的殿堂,它還是佛教中關於宇宙的理想模式——壇城(曼陀羅)這一密宗義理立體而真實的再現。大昭寺建成時只用來藏經、供佛。因為當時西藏還沒人出家為僧,天了後來,經歷代擴建,四週增設回廊、院落,建築面積達25100余平方米,開始有少數僧侶看管寺廟,並不從屬於哪個教派。黃教興起後,每年在這裡舉行傳召法會。歷代的達賴或班禪的受戒儀式就在這裡舉行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enda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